英皇体育导语:能源系统最终实现低碳、零碳转型,风、光等间歇性能源的大规模利用是当前世界各国的共识。在间歇性能源规模化利用方面,有两种方案:一是基于现有能源体系,通过集中开发,(超) 远距离传输, 例如, 国内风光基地建设,以及全球能源互联。二是基于风、光等间歇性能源特点,分布式利用就地消纳。第一种方案,大规模接入会对大网安全稳定带来冲击。需要更加灵活配套电源来进行干预(这种方式并不低碳与经济,偏离了能源转型的初衷),或者只能通过大规模储能来减少波动性,避免对电网的冲击。第二种方案,分布式利用虽然可独立运行,减少了对电网的冲击,但小型储能系统仍然是这种分散式利用商业化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储能技术的成熟并商业化应用将能极大提高风、光等间歇性能源利用规模。
中国新能源产业经过70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发展,开发建设规模不断壮大、关键技术进步显著、产业国际竞争力增强、对减轻环境污染和碳减排贡献巨大,已经成为世界最大新能源装备制造和新能源利用大国。在当前全球能源低碳转型趋势下,新能源产业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例如,可再生能源电力即将进入平价时代、国际新能源产业分工不断深化,国内能源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中国作为新能源大国,需要清晰识别未来能源转型方向,牢牢抓住新能源产业核心环节,提早布局可能会引起能源体系发生革命性变革技术的研发,成为引领新能源发展,推动世界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为了解决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我国就开始发展小水电、沼气池、太阳灶、风力提水机、小型风电机、中低温地热利用和小型潮汐电站等新能源。但是当时这些技术还不够成熟,离能够规模化开发的“新”技术还有很长距离,只是在能源供给不足条件下,“就地取材”的小范围、零散式利用,还远远达不到产业范畴, 也无法进入商品能源的统计中。1990-2010年,新能源开始真正发展起来,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从1991 年0.01%迅速增加至2010年1.62%。2010年以后,新能源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尤其是以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装机出现爆发式增长,2018年两者装机比重占全部电力装机比重达到18.89%。
第一阶段,新能源早期发展阶段(1949-1990)。这一阶段特点是新能源开发利用还没有到商业阶段,尚未形成产业,从统计数据来看,商品化新能源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为零。大多数技术还处在初级研发阶段。
第二阶段,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阶段(1990-2010)。在国家产业政策作用下,新能源产业发展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并出现三个重要的变化:新能源利用从农村扩展到城镇,设备从小型向大中型发展,从研究开发走向市场化和产业化,从着眼于在增加能源供应转向把改善环境作为主要目标(周凤起、王庆一,2002)。这一阶段新能源开发利用量从1990年60万吨标煤增加到2010年3260万吨标煤。风光等新能源已经有了较强的产业基础, 成为世界最大整机制造、光伏组件制造国家,且在技术领域取得较大进步。
第三阶段,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阶段(2011-)。“十二五”以来,在市场环境、政策环境以及国际气候环境驱动下,我国新能源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特点主要是:形成了支持新能源快速发展的政策体系;新能源装备制造能力位居世界前列,关键技术取得了突破;虽然一度因发展过快忽略消纳,出现弃风弃光以及装备制造业产能过剩现象,随后在产业政策作用下,逐步有所改善。
开发建设规模不断壮大。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利用规模最大的国家。截至2018年底, 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4.17亿千瓦,约占总装机容量22%。新能源发电0.9万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发电量的13%。其中,风电装机容量1.84亿千瓦,累计装机和新增装机连续九年位居世界第一;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增加至1.75亿千瓦,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生物质发电装机1781万千瓦,规模居全球第二;核电装机4466万千瓦。2017年底, 中国地源热泵装机容量达2万兆瓦, 位居世界第一。水热型地热能利用以年均10%的速度持续增长,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
关键技术进步显著。经过多年发展,新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升。
风电装备制造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现阶段大型风电机组整体上处在发展阶段,但是很多技术研究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主要设备制造基本上实现了系列化、标准化。低风速、高海拔风电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海上风电整机和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技术水平逐渐成熟,海上风电装备基本具备国产化能力。中小型风电技术自主国产化,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国内中小型风电的技术中“低风速启动、低风速发电、变桨矩、多重保护等等”一系列技术得到国际市场认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光伏发电技术世界领先。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光伏电池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光伏转换效率不断提高,规模化光伏开发利用取得重要进展。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技术在国际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除个别高效电池生产用等离子体增强型化学气相沉积(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PECVD)设备、硼扩散设备等设备外,光伏制造的整套生产线均已实现国产化。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日趋成熟。生物质发电关键设备均已实现国产化。生物质成型燃料压缩转换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物质沼气工程转向规模化与高值化开发利用;生物质直燃锅炉、垃圾焚烧锅炉、汽轮发电机组、秸秆燃料成型机等主要设备实现国产化,并且出口国际市场。
地热能勘探技术不断成熟。热泵技术快速发展,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大型地源热泵、高温热泵和多功能热泵系统,主要技术与装备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地热尾水回灌技术取得一定进展,岩溶型热储的尾水同层密闭回灌技术较为成熟。
产业国际竞争力增强。新能源产业实力不断增强,产业体系逐步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涵盖研发、制造、设计、施工、运行等各环节的新能源全产业链。比如,风机设备,多晶硅、硅片、光伏电池生产规模均居世界第一,新能源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2018年,全球风机出货量前十位制造企业,中国占4家。风电机组出口3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多晶硅产量超过25万吨,约占全球总产量50%,光伏组建产量超120G,占全球近70%,出口突破40G。2018年全球光伏企业20强,中国企业占16 家。经过多年研发,光伏行业各环节生产效率、经济性不断提升。
对减轻环境污染和碳减排贡献巨大。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经济增长, 推动能源转型, 而且在提供清洁电力的同时,为应对国际气候变化,降低碳排放做出了贡献。初步估算,有新能源发电的统计数据以来,截至2018年, 我国风电(1.3万亿千瓦时)、太阳能发电(0.25万亿千瓦时)、核电(1.9万亿千瓦时)、生物质发电以及地热等新能源发电(0.5万亿千瓦时) 累计发电量约为4万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12亿吨标准煤,减少排放二氧化碳31亿吨、二氧化硫1200万吨、氮氧化物1000万吨,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大气污染发挥了巨大作用。
新能源产能过剩问题虽有所缓解但依然存在。近年来,新能源行业产能和装机规模不断扩大,远超过国内应用规模和国外进口需求。光伏组件产量从2001年4.3MW 飞速增长至2018年的120GW(GW 是表示功率的单位,gigawatt的缩写,常用来表示发电装机容量)。2008年以来,外需低迷、国内市场不成熟、欧盟光伏“双反”等因素,使得新能源行业出现供给能力过剩的现象。2018年欧盟对我国光伏产业“双反”结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2016年以来因国内市场需求低迷而不断加剧的产能过剩问题。但是,之前2年的扩产潮导致产能集中释放,光伏产业产能过剩问题仍然存在。数据显示, 2018年我国的光伏组件建成产能已经达到120GW,但是同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新增装机)却只有104GW,我国光伏组件产能在短短10年间超过了全世界市场的需求。国内光伏利用市场(新增装机44.26GW)更是不足产能的40%。
大型或尖端能源装备制造能力及关键材料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在大型或尖端可再生能源装备及材料、关键的高端设备及工艺技术, 与发达工业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国内高端产能尚无法满足国内市场的要求。例如,新型高效光伏技术及装备、大型风电装备、承压或耐高温特种材料等,还需要从国外引进或购买。从光伏发电领域各国专利情况来看,中国向境外专利申请量比重不足3%,远远小于美国、欧洲向境外专利申请量,中国光伏技术专利处于逆差英皇体育。而且, 国内的专利申请主要分布在光伏组件、光伏应用等技术含量并不高的领域,多数光伏技术申请领域多是创新技术的外围专利,仅少数几种在核心技术领域。再如,地热能发电领域,目前我国热源探查技术落后英皇体育,钻探技术还不成熟,成井工艺方面也有待提高,综合技术也十分缺乏,缺少既懂地面技术又懂地下勘探的开发企业。
现有能源体制不利于“平价时代”背景下新能源的发展。现有能源体制下,新能源发展主要以尽快形成大而全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以及新能源发电装机为目标,忽视新能源应作为国家能源转型进程中的主要能源品种的重要角色。随着新能源规模不断增加,新能源自身特性(特别是风电、光伏发电的波动性)导致非技术性问题,需要借助能源的体制机制来进行协调。然而,从能源转型视角来看,当前能源体制很难解决新能源规模进一步扩大带来的不同部门之间的冲突。因此,在新能源(特别是风电和光伏发电)步入平价时代后,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尤其是电力体制改革,是促进新能源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全球碳减排压力下,世界主要国家把新能源发展与利用作为本国能源转型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世界上超过100个国家已经制定了新能源扶持政策,48个国家设定了提高可再生能源供热和制冷行业的利用目标,42个国家设定可再生能源交通目标,146个国家设定可再生能源电力目标,64个国家明确设定了可再生能源占终端能源比重目标,例如丹麦将这一目标设定为100%(REN21《2018可再生能源全球现在报告》)。各国还积极将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展进行立法。近年来,由于技术进步引起的可再生能源价格大幅下降、并网技术保障可再生能源稳定可靠,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迅速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新动能,同时也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根据统计,2018年中国、欧洲和美国在全球可再生能源电力和燃料投资中的占比接近75%。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可再生能源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占比最高的国家都是新兴市场。比如,印度、土耳其、南非。
当前以欧美、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仍然掌握着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技术,处在产业国际分工中的主导地位。随着能源转型进程加快,未来能源市场对新能源装备制造产品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新能源产业国际分工会进一步深化,掌握核心环节的国家或企业将重新整合产业价值链。这一过程对中国而言,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未来能源转型大方向是低碳转型,但是各个国家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决定各国转型方向与路径不会完全相同。在能源转型背景下,各国都会选择符合本国特点的新能源产业和发展路径。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光伏产业和风电产业大国,具备了国际竞争力。未来应该抓住产业分工逐步深化的机遇, 在强化产业关键性、基础性技术研发的同时,通过整合并购在全球范围内布局光伏产业、风电产业。与此同时,应积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移动宽带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新能源产业从自动化向智能化升级。
供给不足长期以来是中国能源领域突出矛盾。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中国能源供给能力大大提高, 基本解决了全局性供求紧张的矛盾。当前能源领域最突出的问题是化石能源比重过高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环境污染。中国承诺2030年碳排放达峰以及国内经济高质量增长、生态文明建设,迫切需要能源结构低碳化、清洁化。“十二五”以来,多个国家层面的能源发展、新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中明确提出可再生能源要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2020)、20%(2030)的具体目标(如果加上核电,该目标约提高3个百分点)。大力发展新能源,快速提升新能源终端消费比重,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重要路径。新能源将在不久的将来扮演重要角色。
随着新能源领域技术进步, 以及新的商业模式出现,尤其在光伏发电和风电领域,成本下降非常迅速。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发布的报告,在全球许多地区达到或低于化石燃料发电成本。IRENA预计到2020年,全球商业化的可再生能源度电成本将落在3—10美分/千瓦时价格区间,进入平价时代。其中:
2010—2017年间英皇体育,全球公用事业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加权平准化度电成本大幅下降超过70%,从36 美分/千瓦时降至10美分/千瓦时。2017年德国竞标成功的光伏项目的平均价格低于50欧元/MWh(60美元/MWh),较前两年下降近50%英皇体育。IRENA预计到2020年,光伏发电成本还将再降五成。
风力发电在2010—2017年间, 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的平准化度电成本分别下降25%和17%,即从2010年的8美分/千瓦时和17美分/千瓦时降至6美分/千瓦时和14美分/千瓦时(加拿大、印度、墨西哥、摩洛哥等多元化市场,陆上风电竞标的价格出现了低于20美元/MWh的投标价,较2016年的招标降低了40%-50%并创全球新低。德国国内的纪录也降低至38欧元/MWh。2017年德国和荷兰的海上风电竞标结果出现了零补贴中标,这些项目分别将于2024年和2022年开始运行)。IRENA预计,到2019年,最好的陆上风电项目平准化度电成本将不超过3美分/千瓦时,届时将比化石燃料发电更低。2020—2022年间,海上风电的平准化度电成本将在6—10美分/千瓦时之间。
能源转型进程中,一些诸如储能、氢能、能源互联网等新技术的突破,有可能重塑能源系统,新的能源系统将更具有柔性、开放性和兼容性。各类能源品种在新的能源系统中有机融合、互补,各尽所能发挥作用,从而实现能源系统的低碳化转型。
储能。能源系统最终实现低碳、零碳转型,风、光等间歇性能源的大规模利用是当前世界各国的共识。在间歇性能源规模化利用方面,有两种方案:一是基于现有能源体系,通过集中开发,(超) 远距离传输, 例如, 国内风光基地建设,以及全球能源互联。二是基于风、光等间歇性能源特点,分布式利用就地消纳。第一种方案,大规模接入会对大网安全稳定带来冲击。需要更加灵活配套电源来进行干预(这种方式并不低碳与经济,偏离了能源转型的初衷),或者只能通过大规模储能来减少波动性,避免对电网的冲击。第二种方案,分布式利用虽然可独立运行,减少了对电网的冲击,但小型储能系统仍然是这种分散式利用商业化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储能技术的成熟并商业化应用将能极大提高风、光等间歇性能源利用规模。
氢能。氢作为洁净的二次能源载体,能方便地转换成电和热,具有转化效率高、来源途径广、噪音低以及零排放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列车等交通工具以及固定电站等方面。有专家预测, 氢能源将颠覆两个领域,一是交通运输行业,技术成熟氢能汽车将取代传统燃油汽车和“传统”电动汽车。二是颠覆能源格局,采用可再生能源实现大规模制氢,通过氢气的桥接作用,既可为燃料电池提供氢源,也可转化为液体燃料,从而有可能实现由化石能源顺利过渡到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循环,催生可持续发展的氢能经济。因此,氢能作为洁净能源重要载体,被日本、欧洲等国家看作本国未来能源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将氢能产业提升到战略高度。
此外,数字化、能源互联网、微电网、虚拟电厂、区块链等领域的技术进步,也逐渐渗透至能源系统内部,不仅有利于提高能源系统的包容性,而且更加丰富了新能源利用的商业模式,对新能源产业将是新的机遇。
新能源发展即将进入平价时代。新的形势下加强向围绕新能源而构建的能源系统转型的顶层设计,构建有利于新能源发展的制度环境和市场机制是提高新能源占终端比重,实现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当前,世界大部分国家已经积极推进能源转型实践,向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转型成为各国能源战略重要内容。围绕化石能源制定未来能源发展战略,在能源转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将逐渐失去现实基础。例如,仅强调能源供给的传统能源安全战略,如果不能对这一大趋势进行及时反应,那么将很有可能失去在未来新的世界能源格局下的话语权。同样,如果不能从战略高度确定新能源在未来能源系统中的战略性角色, 那么在既定的能源发展战略路径下,传统化石能源的优势将会继续,甚至会因为化石能源行业投资锁定效应得以增强,从而压缩了新能源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增加了能源转型的成本。因此,中国能源发展战略需要在能源系统向以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转型背景下进行调整。一是确定新能源在未来能源系统中的战略地位;二是部署新能源领域重大、前沿技术研发;三是调整能源领域重大投资方向, 更加鼓励新能源领域的基础设施投资;四是制定新能源发展的长期战略安排、实施路径,以及新能源发展的进展和政策实施效果的科学评估和考核体系。
从世界主要新能源大国的发展经验来看,新能源发展初期各国政府都通过制定新能源发展的法律体系,以及强制性政策措施,来提高新能源的市场份额,极大地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政策支持与技术进步推动下,以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成本不断下降。IRENA2018年5月发布的《2018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显示,陆上风电和光伏的度电成本从全球各国承诺的到2020年新增装机容量来看,超过77%的陆上风电项目和83%的大规模光伏项目的电价会低于最便宜的火力发电装机(包括煤电、油电和气电)。在我国,预计2022年,大部分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将具备发电侧平价上网条件。风电与光伏发电逐渐进入平价时代。这意味着, 新能源发展模式应该由政策驱动、国企主导向市场驱动、公平准入转变,政府逐步退出新能源市场,而把重点转向构建平等、开放、有序、健康的适合新能源发展的市场环境。一是逐步取消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二是制定针对垄断企业市场势力的监管制度,尤其是禁止垄断企业依靠自有垄断网络延伸诸如电网规划、增量配网等业务领域;三是进一步深化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构建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能源价格体系。
当前能源体制脱胎于计划体制,是围绕化石能源而设计。这种体制下,政府通常以传统下达指令任务、指标考核的方式实现能源经济活动的干预。这一方式的优势就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地提高风、光等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近十年来,中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新能源发展的引领者,正是得益于这一体制安排。但是,这一体制忽略了由于新能源发展与传统能源体制(尤其是电力体制)的不完全兼容而导致的新能源发展空间的有限性。例如,现有体制下,优先保证火力发电利用小时数,没有保证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小时数,行政计划调度过度干预市场选择;各类补贴政策进一步强化了化石能源的市场竞争力,等等。因此,按照习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提出的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创新能源科学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能源法治体系的战略思想,体制革命要朝着有利于新能源发展的方向调整。一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建设统一、高效、灵活的电力市场,从制度上提高能源系统的灵活性和新能源发电的发展空间。二是自然垄断环节的无歧视开放,建立严格的可操作的垄断监管机制。三是建立健全能源法治体系,推进不同层级能源管理和监管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监管独立性,执法公平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4月28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印发《国家能源局2023年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工作要点》的通知。文件提出,巩固提升供电保障能力。支持通渭50兆瓦/200兆瓦时电网侧共享储能电站创新示范项目、清水县工业园区外部供电工程、信丰高铁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持续
中央政治局4月2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中央习主持会议。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经济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8日消息,国家发改委网站显示,林念修不再担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简历1980.08-1984.08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技术物理系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学习1984.08-1986.12中国电子器件工业总公司干部(其间:1985.06—1986.06四川教育学院数理系物理教研室支教)1986.12-1988.06电子工业
日前,嘉兴印发嘉兴市“551X”重大项目2023年第一批项目英皇体育。其中新建项目共155个,总投资3011.3亿元。其中涉及新能源电池产业链项目3个,北极星电池网汇总如下:1、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扩建16Gwh锂离子电池电芯和模组生产项目项目总投资19.2亿元,计划2023年6月开工。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16Gwh锂离子电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7日,四川乐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2023年用户侧储能示范项目采购公告。项目采购储能成套设备2台100kW/215kWh、1台500kW/1000kwh,本招标项目划分为1个标段,本次招标为其中的四川乐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用户侧储能示范项目储能成套设备采购项目。据悉,四川乐电新能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6日,中国电建集团河南工程有限公司发布辽宁沈阳市3个风电项目储能成套设备采购。配建储能总规模为57MW/114MWh。其中法库县150MW风电项目配建储能15MW/30MWh、康平县200MW风电项目配建储能24MW/48MWh、新民市150MW风电项目配建储能18MW/36MWh。投标人应按照招标文件技术指标要求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8日,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任命何洋为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任命唐芳林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任命罗永强、周天为国家消防救援局副局长;任命窦贤康为第九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任命陆建华、张学敏、江松、于吉红(女)、韩宇、兰玉杰为第九届国家
近期,浙江能源监管办召开全省电力安委办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生产工作要求,进一步推进和部署当前全省电力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会议传达了第64次全国电力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会议精神,通报了今年以来全国电力安全生产事故情况;学习宣贯了《电力二次系统安全管理若干规定》《防止电力建设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储能热管理企业溯联股份IPO即将上会。4月26日,证监会同意重庆溯联塑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溯联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注册申请。该公司拟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2501万股,预计募集资金3.95亿元,投向汽车用塑料零部件项目及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项目、补充营运资金。招股说明书
为落实国家能源局《2023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部署要求,强化电网代理购电常态化监管,维护公平公正电力市场秩序,近日,南方能源监管局部署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电网企业全面梳理总结2022年度代理购电情况。本次监管工作旨在全面总结三省(区)电网企业代理购电情况,重点围绕代理购电机制运行中
近日,全球首套准量产“废水电解制氢”设备在通川经开区下线试机成功顺利通过各项验证并交货。废水制氢设备是至正长信智能制造科技(四川)有限公司重点研发项目,经过10多年的研发与技术积累,攻克多种技术问题,终于在达州工厂下线首套准量产设备。该设备集成了制氢和水处理的功能,且国家符合标准。
近日,在韶关市交通运输服务中心等单位见证下,上海羚牛公司向海成船务公司交付首台氢能重卡,宝武清能广东宝氢大力推广的氢能产业链主要载体氢能重卡正式进入韶关市运输服务行业运营,为助力韶关市打造绿色物流体系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本次投入运营的氢能重卡由广东省韶钢产业园1号加氢站提供氢气能源
4月27日,近年来,中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甘肃酒泉市,实现了从“资源大市”到“能源强市”,从“风电走廊”到“新能源基地”的蜕变。如何真正实现“风光无限”,调控、输出和消纳仍是当地新能源发展路上,不容忽视的“几道坎”。酒泉市能源局局长陈学军近日接受专访时介
日前,陕西氢能运营平台首个重卡短倒运力场景投运。依托榆林丰富的应用场景,2023年,陕西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将实施200辆氢能重卡运输示范,配套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与柴油重卡和电动重卡相比,氢能重卡具有零排放、重载、长续航等优势。业界普遍认为,近年来,氢能重卡示范应用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7日,江苏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发布,其中氢能方面指出:加快推进绿色制造。支持企业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审核,积极创建绿色工厂。大力发展高附加值改装维修服务,提升大型客机整机、发动机、机载系统、复合材料结构件等维修能力
日前埃德蒙顿市政府与空气产品公司共同宣布了新建加氢站的计划,逐步增加当地氢能所需的基础设施。埃德蒙顿市市长AmarjeetSohi表埃德蒙顿市将于4月28日通过AlbertaPurchasingConnection公开征集在该市公交车库新建加氢站的建议。Sohi市长在第二届加拿大氢能大会开幕当天表示,氢能燃料电池产业的各大巨
bp、Gasunie、Nowega、NWO、Salzgitter、Thyssengas和Uniper七大巨头正在德国西北部合作将计划中的氢能项目相互连接起来。·该项目涵盖了从氢气进口、生产、储运到消费应用的整个氢能价值产业链。氢气管网将向更多公司开放。·威廉港正在逐步成为德国的国家氢能中心,进口氢气和自产氢将运往北威州和下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7日,安徽省首个氢能环卫车示范应用场景上线启动仪式在明天氢能公司举行,填补了安徽省氢能环卫车辆示范应用的场景空白。本次上线T燃料电池洗扫车,由明天氢能联合中联重科盈峰环境、东风商用车正向开发,搭载明天氢能公司101kW高性能燃料电池系统,搭载990L超大储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4日,国华投资宁夏分公司国能宁东可再生氢碳减排示范区一期项目永利和清水营2座制氢站-电解水制氢成套设备及附属设备公开招标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其中南通安思卓新能源有限公司拟中标标段一(永利制氢站)5台电解水制氢成套设备及附属设备,中船(邯郸)派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拟
4月26日,厚普股份披露《2023年度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含35名)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条件的特定投资者发行股票,募资不超过2.2亿元(含2.2亿元),用于氢能核心零部件和集成车间建设项目、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开发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据悉,此次募投项目的实施有利
4月25日,北京中科富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富海”)与河北省邢台市宁晋经济开发区在北京签订《特种气体及氢能项目合作协议》。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建国,河北省工信厅副厅长董继华、项目投资处处长马越,邢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长宋红卫,邢台市宁晋县县委书记王涛,县委副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7日,韩国媒体《今日财经》发表文章称,为应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美国政界就现代汽车和中国宁德时代之间的蜜月期,公开向现代汽车施压。为了强化以美国为中心的电池供应链,现代汽车今后的动向备受关注。考虑到美国国内的负面舆论,现代汽车的处境非常尴尬。据美国众议院透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北汽集团副总经理巩月琼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看法,他表示:目前新能源造车企业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以特斯拉、比亚迪为代表的少数企业,已经实现盈利;第二类企业产品存在溢价,虽然有毛利,但是由于投入巨大,总体还是亏损;第三类企业毛利也是负的。北汽集
中央政治局4月2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中央习主持会议。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经济
国家能源局当天在北京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一季度能源形势。国家能源局新闻发言人张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未来将以适应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导向,深化电力体制机制改革。下为新闻发布会相关文字实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记者:“我们注意到,新一轮电力市场化
日前,嘉兴印发嘉兴市“551X”重大项目2023年第一批项目。其中新建项目共155个,总投资3011.3亿元。其中涉及新能源电池产业链项目3个,北极星电池网汇总如下:1、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扩建16Gwh锂离子电池电芯和模组生产项目项目总投资19.2亿元,计划2023年6月开工。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16Gwh锂离子电
4月28日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向赢合科技提问,“公司海外市场拓展情况如何?未来规划中会占到收入的一半吗?”赢合科技回复称,近年来公司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速,公司亦是国内率先“走出去”,直接获得海外客户订单的国产锂电设备公司,目前产品已经出口到美国、德国、韩国、法国等多个国家,市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6日,中国电建集团河南工程有限公司发布辽宁沈阳市3个风电项目储能成套设备采购。配建储能总规模为57MW/114MWh。其中法库县150MW风电项目配建储能15MW/30MWh、康平县200MW风电项目配建储能24MW/48MWh、新民市150MW风电项目配建储能18MW/36MWh。投标人应按照招标文件技术指标要求
人物简介潘垣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磁约束聚变技术和高功率脉冲电源技术专家。主持和参与主持过三套聚变装置研制和一套装置升级改造,在中国环流一号研制中负责工程方案设计、总体电磁工程、脉冲电源及总控系统等,创造性地解决多项重大技术难题,还将聚变电磁工程技术
4月27日,北京市东城区发布《东城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文件提出,格执行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综合提升劳动生产率和产业附加值。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激发的产业需求,持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和绿色供应链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文如
4月27日,近年来,中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甘肃酒泉市,实现了从“资源大市”到“能源强市”,从“风电走廊”到“新能源基地”的蜕变。如何真正实现“风光无限”,调控、输出和消纳仍是当地新能源发展路上,不容忽视的“几道坎”。酒泉市能源局局长陈学军近日接受专访时介
4月12日,由中建三局三公司承建的赣州吉利耀能新能源电池(三期)项目主体结构完工。项目位于江西省赣州市新能源科技城,系江西省重点项目,总建筑面积约9.6万平方米,由电芯车间、化成分容车间、模组车间、办公楼、综合楼等组成。项目建成后可吸引动力电池领域大量的优质上下游企业聚集,形成高科技产